想讓自己的產品和理念能被市場接受並創造穩定的收益,最大的關鍵的就是要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與「Product-Market Fit」就在這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本文將介紹 MVP 與 PMF 的完整定義,接著將兩個策略實際融入開發流程,最後會整理常見問題為大家一次解惑。想要打造出具有市場性的產品嗎?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MVP」的全名是 Minimum Viable Product,中文多翻作「最小可行性產品」,用白話文來解釋,MVP 就是最節省開發資源,同時又能驗證關鍵假設的產品。MVP 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新創團隊在「風險以及成本都最低的情況下,快速驗證市場需求」。
舉例而言,我想要開發一款電商 App,專門針對留學生在異鄉想要吃台灣食物的需求。我可以先推出開發成本較低的一頁式網頁,確認目標受眾的購買行為是否符合期待,確認需求後,再來投入資源開發 App。這個一頁式網站就是電商 App 的 MVP,讓我在創業初期先透過少量的開發成本,就可以確認市場需求的關鍵假設。
創業的起點多數來自於我們發現了一個市場缺口,並設想出一個可以滿足缺口的解決方案。而 MVP 可以讓我們快速驗證我們所提出的解法,如此一來才能夠打造出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
MVP 可以有效減少開發時間,讓產品儘早投入市場,收集到目標受眾的反饋,進而修改產品的方向及策略。
MVP 可以避免我們在創業初期就投入大量的開發成本,但卻做出不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造成開發成本的浪費,甚至拖垮團隊營運,進而讓創業者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MVP 還能讓品牌在創業初期就累積用戶與支持者,除了提供寶貴的回饋,讓產品越來越好外,也將有機會成為支持產品的鐵粉,為後續的產品擴張做出貢獻。
創業的過程中,擁有投資人的支持也是很關鍵的要素,但如果只有一個理念,而沒有具體可視的解決方案,很可能會降低投資人的信任,擔心最後這個理念無法落實。這時透過建立 MVP,能讓投資人看到理念落地的可行性,進而增加投資的意願。
目的 |
說明 |
驗證解決方案 |
用關鍵數據檢驗產品是否解決用戶痛點,確保產品的市場性 |
快速獲得市場反饋 |
蒐集回饋後,快速修正假設,調整產品策略及方向 |
降低開發風險與成本 |
聚焦核心功能,避免投入開發資源於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向 |
累積早期用戶或支持者 |
在產品初期快速累積用戶與支持者,成為產品的支持力量 |
增加投資人的信任感 |
用簡單的 MVP 向投資人展示的產品可行性,增加信任感 |
資料整理:夢想智賦
圖片來源:Launchr
Product-Market Fit( PMF )最早由創業家 Marc Andreessen 提出,中文可以翻作「產品市場契合度」,是指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程度。當一個產品找到 PMF,代表它真的找到了市場、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契合點,所以使用者會主動找你、持續使用,甚至想要推薦給別人。
既然找到 PMF 是產品開發過程的重要階段,那又該如何判斷現在是否已經達到 PMF?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判斷指標:
用戶增長率是指一段時間內產品用戶相對成長的比例,比方說在 7/1 時,用戶有 100 人,7/7 時則來到了 150 人,就代表 7 日的用戶增長率為 50%。我們可以透過觀測用戶的成長率來推論這個產品是否有穩定獲取新客源的能力。
特別對於軟體科技業,留存率也是一個常見的指標。這個指標是用戶首次使用一段時間後,還有多少用戶持續使用你的產品。舉例來說,在 7/1 有一批用戶註冊,在 7/7 觀察,發現有 60% 的用戶還在使用我們的產品,即代表這批用戶的 7 日留存率為 60%。觀察留存率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產品是否長期穩定地解決用戶需求,進而去判斷這個產品對於目標受眾是否有價值。
NPS( Net Promoter Score )淨推薦分數,指的是用戶是否滿意並願意推薦你的產品。如果你發送問卷給 100 位用戶,詢問他們 1-10 分的推薦意願,有 60 位是給了 9 - 10 分的推廣者,30 位是給了 7 - 8 分的中立者,而另外 10 位是打了 0 - 6 分的批評者,這時 NPS 分數就是推廣者的佔比扣掉批評者的佔比,也就是 50 分。
指標 |
說明 |
用戶增長率 |
用戶數量的增長速度,快速自然增長代表產品符合市場需求 |
留存率 |
用戶在首次使用產品後持續使用的比例,反應產品的長期價值 |
NPS |
用戶是否願意推薦產品給他人,高 NPS 通常代表著良好的 PMF |
資料整理:夢想智賦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 )與 PMF( 產品市場契合度 )在產品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以下是它們的主要區別: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 ) |
PMF( 產品市場契合度 ) |
|
目標 |
驗證產品概念,確定核心功能 |
確保產品符合市場需求 |
該階段的產品特徵 |
功能簡單,但足以解決用戶基本需求 |
產品成熟且用戶能夠持續自然增長 |
驗證方式 |
收集用戶回饋,透過假設與測試快速迭代,以確保產品方向正確 |
透過指標(如用戶留存、NPS、用戶擴張等)確認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 |
資料整理:夢想智賦
圖片來源:Pexels.com
創業的第一步就是「觀察」,也就是找到那些還沒被滿足的需求。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找到市場缺口:
- 進行市場調查,了解整體產業規模、趨勢與競爭狀況
- 安排與潛在用戶的質化訪談,或設計問卷累積量化數據
- 進行競品分析,找出現有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確認目標用戶需求後,接下來不用急著做出一個完整解決需求的產品,而是設計一個簡單且能夠驗證關鍵假設的 MVP。例如:
- 一個問卷平台的 MVP 可以先讓用戶建立單頁式問卷
- 一個線上訂票系統的 MVP 可以先從單一場次的購票流程開始
透過 MVP 驗證關鍵假設後,就可以讓產品正式上線啦!這時的關鍵任務是觀察用戶怎麼用、用得開不開心。除了定期安排訪談、主動詢問使用感受外,更重要的是蒐集產品的真實數據。例如:
- 用戶完成任務的比例( 例如填完問卷、建立任務、完成付款等 )
- 功能使用率( 哪些功能被頻繁使用、哪些功能被忽略 )
- 留存率、活躍度( 用戶是否持續回來使用產品 )
當產品正式上線後,我們一定會開始期待產品可以走向成長,這時候就可以透過前文中所提到的用戶增長率、留存率、NPS 等關鍵指標,判斷產品是否已經找到 PMF。
當你確認已經達到 PMF,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規模化成長」。這時候你可以開始:
- 開發新的目標市場,擴展用戶族群
- 優化產品體驗,提高轉換率與留存率
- 設計付費方案或進階服務
當然可以!MVP 並不一定要寫程式,可以用簡單的方式驗證概念,比如簡報、Landing page、影片 Demo 等,只要能讓使用者理解理念並獲得用戶反饋,就是有效的 MVP。
不需要完整功能,只要能測試「核心解決方案」即可。舉例來說,如果你想測試「客戶是否願意為你提供的服務付費」,那一個簡單的預約及付款頁面就足夠。
MVP 就是用來失敗的。失敗的同時也代表你獲得了市場回饋,可以調整方向。創業過程中 MVP 常常需要多次迭代,直到找到真正打中用戶需求的解法。
這代表你可能還沒達到 Product-Market Fit。建議你重新檢視用戶輪廓、訪談潛在客戶並優化你的 MVP。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傾聽市場」,確認潛在用戶的需求,而不是一味投入開發。
最常見的指標包括:留存率高、用戶主動推薦、需求自然成長等。當你發現用戶離不開你的產品,或是不斷回來使用,就有很高的機率代表你已經達到 Product-market 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