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title1logo-title2
文章段落
創新創業

創業者必看!2025 繳稅前你應該了解的營業稅與營所稅秘訣

2025 年 05 月 15 日 財報雲科技

2025 年報稅季來臨,這次是申報 2024 年( 民國 113 年 )1 月至 12 月的所得,報稅時間為 5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其中包含個人與營利事業,除此之外還有每單月需申報的營業稅要繳納,不少企業主開始在思考要繳多少稅?又有哪些稅要繳?是固定要繳的嗎?財報雲將統整出報稅懶人包,希望能幫助企業主區分營業稅與營所稅的差異性,快來一探究竟吧!

快速解析:營業稅與營所稅差在哪?

營業稅、營所稅差在哪?關鍵在課徵對象不同,也就是實際要繳錢給政府的人不一樣!營業稅實際要繳錢給政府的人是消費者,外加在商品售價,企業只是幫政府向消費者代收&代繳,實際上老闆不會被多扣錢!營所稅實際要繳錢給政府的人是
企業(老闆、營業人)。按照法律規定,當公司有賺錢時,必須把一部分利潤繳給政府。

圖片來源:財報雲科技

 

營業稅

一、營業稅是什麼?

首先必須建立一個觀念:「營業稅」是政府向消費者課徵的稅額,營業人只負責代收代付。
營業稅全名稱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當營業人販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給消費者時,政府按其銷售金額從中課徵的一種稅賦。

為什麼會有這制度呢?因為台灣民間的消費方式相當多元,政府難以掌握每一筆交易,因此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2條第2項之規定,須由營業人代替政府向消費者課稅。
透過營業人來協助代收,利用「開立發票」的方式,確保每筆交易的稅都被政府課徵到,並統一在單月份一起付給政府,而該稅賦的發生時點是在產生消費時,故又被稱為「消費稅」。

圖片來源:財報雲科技

首先必須建立一個觀念:「營業稅」是政府向消費者課徵的稅額,營業人只負責代收代付。
營業稅全名稱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當營業人販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給消費者時,政府按其銷售金額從中課徵的一種稅賦。

為什麼會有這制度呢?因為台灣民間的消費方式相當多元,政府難以掌握每一筆交易,因此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 32 條第 2 項之規定,須由營業人代替政府向消費者課稅。
透過營業人來協助代收,利用「開立發票」的方式,確保每筆交易的稅都被政府課徵到,並統一在單月份一起付給政府,而該稅賦的發生時點是在產生消費時,故又被稱為「消費稅」。

二、營業額多少要繳營業稅?什麼時候要繳?

不同行業別所須繳交的營業稅稅率各有所不同,以下將以無特別規定的一般行業( 稅率 5% )進行說明。

1、每月銷售貨物 10 萬元以下、勞務 5 萬元以下者:免開發票。( 2025 年更新 )

  • - 無實體店面:沒有招牌與店面、利用自用住宅從事營業行為、沒有雇用員工。不必辦理「商業登記」,「稅籍登記」則得暫免,亦無須繳納營業稅與開立發票。
  • - 有實體店面:無須辦理「商業登記」,有懸掛招牌者需辦理「稅籍登記」,無須繳納營業稅及開立發票。

2、每月銷售貨物 10~20 萬元、銷售勞務 5~20 萬之間:免開發票,但要繳營業稅。( 2025 年更新 )

  • - 需辦理「商業登記」與「稅籍登記」,並向國稅局申請為免用統一發票之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率為 1%,不需開立發票,每三個月繳納營業稅。

3、每月銷售額達 20 萬以上者:要開發票,要繳營業稅。

  • - 需辦理「商業登記」與「稅籍登記」,營業稅率為 5%,需開立發票,每二個月繳納營業稅。

 

三、營業稅計算方式

營業稅可分為「加值型營業稅」、「非加值型營業稅」2 種去計算:

1、加值型營業稅:指適用於一般稅額計算的營業人。

  • - 計算公式: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 應納(溢付)營業稅額
  • 若銷項稅額-進項稅額>0,就是應納稅額;若銷項稅額-進項稅額<0,則為溢付稅額。
  •  

2、非加值型營業稅:指適用於特種稅額計算的營業人。

  • - 計算公式:銷售額 × 稅率 = 應納營業稅額
  •  

 

營所稅

一、營所稅是什麼?

營所稅是「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簡稱,依據所得稅法第 3 條之第 1 項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的營利事業,都應依法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這就跟我們個人的綜合所得稅是一樣的概念,主要是根據「收入所得」來課稅。

圖片來源:財報雲科技

營所稅是「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簡稱,依據所得稅法第 3 條之第 1 項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的營利事業,都應依法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這就跟我們個人的綜合所得稅是一樣的概念,主要是根據「收入所得」來課稅。

 

二、營所稅如何計算?賺多少要繳營所稅?適用稅率與公式總整理

步驟1:計算課稅所得額

所謂的營利事業「課稅所得額」,可視為企業實際需課稅的淨利,計算方式可理解為「所有收入加總」,再「扣掉所有與經營有關的支出」。不僅限於本業的營收與費用,像是政府補助、利息收入或其他非經常性收支,也都要納入計算。

計算公式:課稅所得額 =(本業收入 + 非本業收入)-(營業成本 + 所有必要支出與損失)

試算案例:假設一家設計工作室,今年接案收入為 100 萬元,另外還拿到政府創業補助 20 萬元,合計收入為 120 萬元。扣除辦公室租金、電腦與軟體採購、交通差旅及貸款利息等共支出 105 萬元,則其應稅所得額為 15 萬元。

步驟2:計算營所稅:免稅門檻與稅率簡介

依據《所得稅法》第 5 條規定,企業的課稅所得額不同,適用的營所稅稅率也會有所差異,計算方式如下:

  • - 所得額在 12 萬元以下:免稅,不需繳納營所稅
  • - 所得額在 12~20 萬元之間: 只針對超過 12 萬元的部分課一半的稅,稅額為( 課稅所得額-12 萬元 )× 50%
  • - 所得額超過 20 萬元: 全額適用 20% 稅率計算
  • - 營業期間不滿 1 年者,換算全年所得核課
  •  

試算案例:以步驟 1 的設計工作室為例,該年度的課稅所得額為 15 萬元,介於 12~20 萬元之間,因此需以超過 12 萬元的部分課一半的稅。

計算公式:應納稅額=( 15 萬元 - 12 萬元 ) × 50% = 1.5萬元

如需進一步試算稅額,可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查詢與模擬計算。
補充提醒:如果公司在年度中曾預先繳納暫繳稅款,申報時可以從總稅額中扣除,減少實際負擔。

 

三、營所稅的申報方式

根據所得稅法第 5 條規定,營所稅率為單一稅率 20%。每年五月,公司行號就要申報上年度結算出來的獲利或虧損金額,公司要單獨報營所稅,行號需合併到個人上以綜所稅一同繳納。常見營所稅申報方式有四種,以下依序說明。

實務上,會用年度總收入來判斷:

  • - 小於 3,000 萬:書審
  • - 大於 3,000 萬:查帳申報 ( 比較不容易被查 ) 
  • - 1 億以上:會計師簽證
  •  

1、擴大書審申報

書審的全名為「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擴大書面審核實施要點」,又稱「擴大書審」。

當企業年度總收入(營業淨收入與非營業收入)合計在 3,000 萬以內,且帳面純益率低於擴大書審率者,即為擴大書審適用對象。

  • - 優點:被調帳、查帳的機率較小,有助於提高報稅效率
  • - 缺點:
    • (1)不管公司盈虧,使用書審就一定會繳稅
    • (2)若是收入較大,稅額將會很可觀
    • (3)若是被國稅局抽查,往往因帳簿資料不齊全而需補繳稅
  •  

2、查帳申報

全年營業收入 3,000 萬以上的企業,就平時記載帳冊憑證先自行計算所得及繳交稅款後,提供給國稅局,以作為如實申報的依據。

  • - 優點:核實課稅,虧損就不用繳稅
  • - 缺點:被國稅局的抽查機率高,因此公司需將帳簿準備齊全,若是被抽查才有依據可以佐證,如果報稅金額不正確,可能因疏忽導致補稅送罰的可能
  •  

3、會計師簽證

根據《營利事業委託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所得稅辦法》,部分企業因為規模較大或行業性質特殊,政府規定必須請會計師查核簽證,才能完成營所稅的申報流程。

以下這 5 種情況,就屬於需要會計師簽證的對象:

  • - 經營金融相關業務的企業
  • 有對外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
  • 有依《企業併購法》《金融控股公司法》,辦理合併所得稅結算申報的企業
  • 年度總收入超過 5,000 萬元,而且經核准免課營所稅的企業
  • - 其他不屬上述類型,但年度總收入超過 1 億元的企業
  •  

4. 所得額及同業利潤標準 ( 實務上較少用 )

概念上所得額、同業利潤標準和「擴大書審」很像,都是用政府公布的行業利潤標準來估算利潤再課稅。

  • - 所得額標準:所得額標準用的利潤率通常比擴大書審還高,所以算出來的稅會比較多,適用對象為年度總收入超過 3,000 萬元的企業。通常如超過 3,000 萬元會使用查帳申報,因為比較不會被國稅局查帳。
  • - 同業利潤標準:同業利潤標準多半比前面的擴大書審純益率、所得額標準要高出許多。因為是國稅局核定營業人的最高純益率,具有懲罰的性質。
    是當公司被國稅局查帳時,因為憑證費用不足,無法提示帳冊憑證時,所採用的標準。
  •  

記帳是報稅的第一步

誠實報稅的第一步就是好好記帳。記帳可以讓業主養成收集憑證的習慣,同時建立公司帳簿,若是面臨到國稅局抽查才有相關舉證說明。

 

*本文章來自:財報雲科技,經作者同意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