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公益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選擇透過非營利組織實踐社會價值,投身於關懷弱勢、促進教育平權、推動環境保護等公共議題。然而,許多人對於非營利組織的類型、設立流程仍然有許多疑問。非營利組織的類別有哪些?如何設立符合規範的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本文將幫助有志推動社會創新的人完整了解非營利組織的分類及設立方式。快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Pexels
在社會結構中,非營利組織被視為「第三部門」,也就是不同於不同於「第一部門:政府部門」與「第二部門:企業部門」的組織。第三部門專注於實現社會價值,協助政府補足公共服務,並肩負監督政府與推動社會改革的責任。
非政府組織( NGO )與非營利組織( NPO )兩者都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依靠民間捐款或政府補助運作。由於兩者並沒有明確的界線,台灣部分組織會將這兩者混合使用。以定義上來說,非政府組織( NGO )強調獨立於政府之外的角色,通常專注於國際或區域性的議題,例如國際知名組織「無國界醫生」便屬於 NGO。相較於 NGO,非營利組織( NPO )的範疇更廣,涵蓋從社會服務、文化推廣到教育資源普及等不同類型的組織。
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 )是一種結合商業模式與社會使命的新興組織形式,透過銷售產品或服務來解決社會問題。社會企業與 NGO 組織設立的目的有時很類似,但是社會企業的主要差異是收入不仰賴政府補助與民眾捐款;一方面具備商業企業自給自足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保有非營利組織的公益目標。舉例來說,一間推動在地農業發展的社會企業,透過銷售有機農產品,將盈餘投入教育計劃或支持小農社群。
社會結構分類 |
成立目的 |
子分類 |
說明 |
第一部門:政府部門 |
執行國家政策 |
||
第二部門:企業部門 |
賺取利潤報酬 |
||
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 |
關心社會公益 |
非營利組織( NPO ) |
不以營利為目的 |
非政府組織( NGO ) |
強調獨立於政府之外的角色 |
||
社會企業 |
以銷售產品或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 |
資料整理:夢想智賦
圖片來源:Pexels
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分類方式,可以依據《人民團體法》分為:
也可以依據《民法》分為:
公益社團法人是由個人或團體組成,具有共同目的或興趣的團體組織,常見於文化、體育、醫療、社會服務等領域。這類組織由成員共同參與決策與運作,並需取得政府機關的許可後進行法人登記。
公益財團法人則是由捐助人提供財產作為基礎成立的組織,它的形式多為「基金會」。財團法人主要專注於特定社會使命,如教育資助、醫療救助、宗教推廣等,並且受到較高的政府監管,包括財務管理和年度報告的規範。
《民法》分類 |
定義 |
子分類 |
社團法人 |
以「人」為基礎,具有共同目的與興趣的團體 |
營利社團法人( 企業 ) |
非營利社團法人 |
||
財團法人 |
以「財產」為基礎,由捐助人提供財產,形式多為「基金會」 |
非營利財團法人 |
圖片來源:Pexels
非營利組織的設立流程會根據組織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分為「公益社團法人」與「公益財團法人」兩大類型做說明。
公益社團法人是以「成員參與」為核心的非營利組織,需要多位發起人共同籌組。目前在台灣,公益社團法人的設立流程主要是參考《人民團體法》來辦理。
公益社團法人的申請資格規定如下:
成立大會後,組織需將以下資料提交至主管機關( 如社會局 )進行審核:
經過審查後,若核准立案,主管機關會發出「立案證書」。組織需攜帶該證書到地方法院申請法人登記,並於核准後正式取得社團法人資格。
公益財團法人以捐助財產作為運作基礎,因此設立時需符合特定的財務門檻。財團法人成立流程可以參考《財團法人法》相關規定。財團法人包含「地方性」及「全國性」,並可以再分成教育、慈善、環保等不同種類。不同種類的基金會要向不同的政府機關做登記申請,流程及所需資料也不盡相同。
財團法人的設立需具備捐助章程,並訂明以下內容:
1、內政部申請文件
2、法院登記需備文件
A1:非營利組織的經費來源主要有民眾捐款、企業贊助、政府補助及公益活動收益等。其中,社會企業則可以透過商業收入來維持組織的營運並推動公益項目。
A2:不行。非營利組織的財產使用需符合章程規定及公益目的,財團法人的重大財產處分還需要經過董事會決議並報請主管機關許可。
A3:公益社團法人以「會員參與」為核心,由發起人或成員組成,而公益財團法人則是以捐助財產為基礎成立,重點在於財產的管理與公益用途。
A4:是的,全國性公益財團法人需具備至少 3000 萬元的新台幣捐助財產,地方性則需 1000 萬元。此外,捐助財產需經法定程序證明,並且全部移歸財團法人名下。
A5:財團法人沒有固定的主管機關,應該先確定要成立的財團法人是做什麼公益目的,還有業務範圍在哪裡,比較好判斷該找哪個政府單位負責。例如,如果是在臺北市做社會福利,主管機關就是臺北市政府,但如果範圍跨到其他縣市,那就要找衛生福利部;如果是全國性的藝文推廣,則由文化部來處理。